以色列与中国南京:两个民族同遭大屠杀的记忆

没有阴森的白骨,没有血腥的画面,没有控诉,没有怨愤。只有一张张面孔,以及一个个名字,记录着他们曾经存在过。

在这里,我们能强烈地意识到:屠杀,从来都是具体的。“孙立富,男,汉族,1937年12月间,在金陵女子大学难民所附近一地下室避难,被日本兵拖出用刺刀戳死。”“陈徐氏,女,汉族,市民,1937年12月12日,在珍珠巷塘边被奸杀。”“姚徐氏,女,汉族,36岁,1937年12月间,在中华门西赛虹桥防空洞内,被机枪射杀。”“何皮匠,男,汉族,1937年12月间,在清凉山路旁,与一个外号叫猴子的弹棉花的人,被日本兵枪杀。”“李忠德,男,23岁,商人,1937年12月16日,在五条巷挹华里17号被日本兵抓走,无音信。”“钱小香,女,4岁,1937年12月26日,在第8保2甲下埠头村被烧死。”

“钱耕昌,男,26岁,农民,1937年12月26日,在第8保2甲下埠头村被烧死。”

在史料陈列馆一个不起眼的台子上,我发现了两本名册,里面记录着这样的信息。只是,那两本简单名册上提及的人,和“30万”相比,实在少得可怜。名册已经破旧的封面上,画着一朵凋谢的玫瑰花,旁边有一行字:“请不要忘记我们……”

不忘记,首先要知道他们是谁?他们是怎样的人?他们笑起来是什么样子?那个被烧死的4岁小女孩钱小香,她活着的时候,最心爱的玩具是什么?

我所能知道的,是一个和钱小香差不多年纪的犹太小女孩阿加莎,她最喜欢的玩偶娃娃叫“多丽”。

阿加莎·瑞斯乐(AgathaRessler)有两个姐姐,她们一家住在斯洛伐克。当犹太人开始被驱逐并送往集中营时,阿加莎刚刚5岁。阿加莎的父母决定离开他们居住的城市,到农村躲避。离家时,她从所有的玩具中选出了“多丽”。她相信“多丽”会保护她和她的家人。逃亡中,他们一家在好心的农户托克利夫妇帮助下,躲在酒窖里。不久,德国士兵来到这个村子,不得已,他们一家只得逃往另一个村庄。在那里,当掩护他们的那个农夫发现他们的钱已经用光了时,向当地警察告发了他们的藏身地。阿加莎一家被抓进了监狱。混乱中,“多丽”掉在了农夫家。

在那之后,阿加莎一家奇迹般地逃出监狱,重新回到托克利夫妇家。战争结束后,阿加莎的父母经不住女儿央求,重新去到那个曾经出卖他们的农夫家里,找回了成为农夫孩子玩具的“多丽”。“多丽”已经变得破旧不堪,胳膊和腿都已经没有了。

阿加莎一家1947年移居以色列。“多丽”后来被阿加莎亲自赠送给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,在那里展出。全世界的人,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“多丽”的照片,读到这个故事。

据报道,2001年9月,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发布消息,征集遇难者名录和幸存者资料。将投资5.4亿元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扩建工程,已于2004年11月启动,预计2007年完工。据称,扩建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将由现在的2.2公顷扩大至7.4公项。

那些死难者后裔及全体国人,有理由期待:愿那30万尘封在历史迷雾中的冤魂和禁锢在抽象数字背后的亡灵,渐渐浮现出清晰的面孔。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,每个名字背后都有故事,这些故事构成历史。”犹太大屠杀幸存者、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力·维塞尔(EliWeisel)这句话,应该不仅是针对犹太人而说的。

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馆长阿夫纳·沙立夫(AvnerShalev)说:“如果不了解受大屠杀影响最直接的遇难者和幸存者的故事,我们就不可能了解大屠杀,也不可能从中吸取教训。”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